勘查工作還在繼續(xù)?,F(xiàn)勘刑警小李和技術刑警小王正圍繞著各項線索,深入交流分析。
小李眉頭緊皺,盯著地上那片被尸體壓過、略顯凌亂的葡萄藤,對小王說道:“小王,這現(xiàn)場看著棘手,咱們得從這些零碎線索里找出關鍵。先從血跡鑒定分析入手吧,這對還原案發(fā)現(xiàn)場極為重要。”
小王點點頭,蹲下身子,拿起血跡檢測試劑,說道:“沒錯,小李。我先采集這些疑似血跡樣本。從現(xiàn)場看,血跡分布較為集中在尸體周圍,但這兒有幾滴血跡呈噴射狀,方向朝著那邊的葡萄架。我推測,死者遭受致命攻擊時,處于站立姿勢,兇手從特定角度出手,導致血跡如此分布?!?br/>
小李順著小王手指的方向望去,問道:“那從血跡的顏色和干涸程度,能判斷出血跡遺留時間嗎?這對確定案發(fā)時間有幫助?!?br/>
小王一邊操作,一邊回應:“可以,我采集樣本回實驗室,利用魯米諾試劑反應結合分光光度計檢測,通過測量血紅蛋白中鐵離子與試劑反應產(chǎn)生的熒光強度,再依據(jù)阿倫尼烏斯方程,綜合現(xiàn)場溫度、濕度等環(huán)境因素,能較精準推算出血跡形成時間。不過,這得等回實驗室詳細分析?!?br/>
處理完血跡,二人將目光轉(zhuǎn)向尸體。小李輕輕抬起死者的手,說道:“死者指甲里這黑色物質(zhì),看著蹊蹺,說不定是關鍵線索,兇手作案時死者反抗留下的?!?br/>
小王拿出鑷子,小心地采集黑色物質(zhì)樣本,放入特制證物袋,說:“我會用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結合能譜儀(EDS)分析,通過電子束轟擊樣本,觀察微觀結構,確定元素成分。要是能找到與兇手衣物、作案工具相關的特殊物質(zhì),案子說不定就有大突破?!?br/>
接下來是確定死者具體死亡時間。小李看向法醫(yī)張琳,問道:“張法醫(yī),這尸體高度腐爛,確定死亡時間難度不小,您有什么辦法?”
張琳推了推眼鏡,神色專注,說道:“我先從尸體腐敗程度判斷,這尸體呈現(xiàn)腐敗巨人觀,腹部膨脹,皮膚綠斑明顯,初步推測死亡一周以上。但這只是粗略估計?!?br/>
小王補充道:“張法醫(yī),我這邊可以配合檢測尸體組織里的化學物質(zhì)變化輔助判斷。比如檢測眼玻璃體液里的鉀離子濃度,隨著死亡時間推移,鉀離子會逐漸升高,根據(jù)這個變化規(guī)律,結合尸體所處環(huán)境溫度、濕度建立數(shù)學模型,能更精確推算死亡時間?!?br/>
張琳點頭贊同:“沒錯,小王。另外,我會解剖尸體,檢查胃內(nèi)容物消化程度。若胃內(nèi)食物殘留多,且消化不完全,說明死亡時間距離最后一餐較近;反之,消化殆盡,那死亡時間就更久。通過這些多方面綜合判斷,能盡量縮小死亡時間范圍?!?br/>
此時,負責DNA鑒定的技術人員小趙趕來,說:“我把現(xiàn)場采集的毛發(fā)、皮屑等樣本帶回實驗室了,用聚合酶鏈式反應(PCR)擴增DNA片段,再通過毛細管電泳分離,與數(shù)據(jù)庫比對。只是尸體高度腐爛,DNA降解嚴重,提取完整可用DNA有難度,但我們會盡力?!?br/>
小李皺著眉,擔憂地問:“那有多大把握獲取有效DNA?要是無法確定死者身份,案子偵破可就難了?!?br/>
小趙自信地說:“我們有先進的二代測序技術,即便DNA降解,也能通過優(yōu)化實驗條件,多次重復實驗,拼接碎片化DNA,只要有一絲可能,我們絕不放棄?!?br/>
回到警局實驗室,小王正對著掃描電子顯微鏡,仔細觀察黑色物質(zhì)樣本。小李在一旁焦急等待,問道:“小王,這黑色物質(zhì)有結果了嗎?”
小王興奮地說:“有發(fā)現(xiàn)!這物質(zhì)里含有特殊的纖維成分,經(jīng)過與常見工業(yè)材料比對,初步判斷是某種高強度工程塑料,可能來自兇手作案工具或衣物。這可是重要線索?!?br/>
盡管警方在前期的鑒定分析中取得了一些關鍵進展,可死者身份的確認工作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。本以為通過DNA鑒定,結合失蹤人口數(shù)據(jù)庫能夠快速鎖定死者身份,然而事與愿違,數(shù)據(jù)庫中并未比對到與之匹配的相關人員信息。這一結果讓整個專案組的成員們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。
負責身份確認工作的警員們并未氣餒,迅速轉(zhuǎn)變思路,決定從尸體的外貌特征以及穿著衣物入手。他們仔細整理出死者的詳細外貌信息,包括面部輪廓、發(fā)型特點、身體上的明顯胎記或疤痕等,同時對死者所穿衣物的款式、材質(zhì)、品牌以及衣物上可能存在的特殊標識進行了全面記錄。隨后,警員們將這些信息與近期報告的失蹤人員信息逐一比對。
晚上,刑偵支隊沒人休息,所以人全身心投入到這項繁瑣的工作中。他們對著電腦屏幕,反復查看一份份失蹤人員報告,將報告中的描述與死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比對。每一個細節(jié)都不放過,每一條線索都認真核實。然而,經(jīng)過對15名失蹤人員的仔細排查,依舊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任何與之相關的匹配信息。死者身份的確認仿佛陷入了一個死胡同,調(diào)查工作暫時陷入僵局。
與此同時,張琳已將尸體運送回刑偵支隊,著手開始對尸體進行解剖。解剖室內(nèi),燈光慘白,氣氛凝重。張琳身著專業(yè)的解剖服,戴著口罩和手套,眼神專注而堅定。她站在解剖臺前,身旁擺放著各種解剖工具,每一件工具都閃爍著冰冷的金屬光澤。